ENGLISH
详细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综合 > 职工创作

缅怀老师丁厚昌先生
作者: 印永祥编辑:

人生中总能遇到一些良师,对其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在研究生期间的指导老师丁厚昌先生就是对我成长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师以德为贵,德以善为先。先生一生真善为世,虚怀若谷之德,像涓涓溪流一样,灌溉和滋养学生的心灵。

对需要帮助的人,先生从不因善小而不为之。那是1981年的秋末冬初,临近大学毕业的我,突然萌发了报考研究生的念头。核聚变研究是神秘的,我怀着一种好奇决定报考当时的西南物理研究所(现在的西南物理研究院)。为了了解报考专业,报着试一试的心理给素味平生的丁先生寄去一封询问信。我想先生一定很忙,不一定有时间回信,所以没在意能否得到回音。约10天左右(当时的信在路上就得走4天),我欣喜地收到了先生的回信。信是先生亲笔写的,自始至终是工工整整的小楷,俨然象一帖书法作品。信中除了介绍当时招收专业的情况外,还向我推荐应该选择的复习参考书,并鼓励我积极报考。正是先生的这封信增强了我的报考信心,否则我的人生可能是另一条轨迹。这件事一直让我记忆犹新。以致我这个平时不太注意细节的人,在后来的工作中即使是写给自己看的读书笔记也不敢马虎。如今已为人师的我,每每记起先生当年对我的关心,我就会像先生一样善待自己的每名学生。

对工作,先生一向是严谨有加,兢兢业业。对于学理论研究的学生来讲,推导一些繁杂冗长的数学公式是必不可少的。每一次将论文草稿交先生批改后,总会被叫到跟前,让我谈谈对所写公式的理解,每一步推导反映的物理过程,引用公式是否已经验证等等。对论文的不足之处,先生总是以“如果这样,我认为会更好一些”的语气讲出他的看法,使你茅塞顿开。

调到川大后,由于工作的原因很少与先生见面了。大约是5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大院里碰到先生往办公大楼方向去。交谈中知道他要去图书馆核实一篇参考文献。“让我去查吧”,我说。但先生执意自己去。并说只是去核实一下文章的期卷号,用不着复印。此事虽小,但一个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对工作的执著和严谨,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一次到先生家里去,他在摆谈中得知我喜欢“开夜车”。先生就告诉我偶尔加班不要紧,但科研工作是一种长期的劳动和积累,如果采取一种持之以恒的方式,要合理安排时间,有张有驰地工作,才会提高工作效率。正如他所言,先生的一生就象一只走时准确的钟,从不间断,坚持不懈地奉献着自己,即使到了晚年,仍然保持着清晰的思维和良好的记忆,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对自己,先生向来保持着一种真水无香的境界。以他对我国受控核聚变的贡献和他的工作资历,在个人遇到困难时只要愿意开口,完全可以得到单位更多的关照。然而先生却没有考虑这些。他和他的家人始终表现出一种平常心态,自己生病住院也和大家一样打车往返。只是奉献不为索取,这种人生取向,在先生的坐标系中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追忆先生的往事,无论为官还是做事,真和善构成了他作人的核心和准则。古人曰: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先生的一生也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而他以几十年如一日的点点滴滴的为人,兢兢业业做事的学者风范,显现出高尚的个人魅力和道德感召力,点化着他的学生和周围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版权所有 蜀ICP备110159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