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详细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综合 > 职工创作

过年的感觉
作者: 尔 趣编辑:

连续几日的晴好天气,提前把春天的暖意送到身边。似乎在向人们预告,春节将早早来临。是的,跨过12月,2006年的春节就快了。即将到来的春运和民工返乡高潮,已经展开的铺天盖地的商家元旦春节商品竞卖,各大商场拥堵的购物人流,大小饭店餐厅的岁末年饭预订告示牌,紧锣密鼓的CCTV春节晚会的倒计时,构成了进入21世纪中国人春节前的特有风景线。

也许是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冲淡了对过年的冲动和向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来愈强烈地留恋儿时过年的那种热闹氛围。

儿时,我家住在小县城里一个古朴的民宅院落里。院落成一个井字形,井字的中央是一个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天井。一棵高大的李子树耸立在天井中。遇上下雨,天井中往往积满了雨水,俨然一个大水池。每年腊月中旬一过,家里就开始忙过年前的各种准备了。大人们头上戴着用报纸折叠的帽子,拿着绑着扫帚的长长的竹竿,费劲地除去屋内天花板和墙角旮旯里的灰尘。下雨的日子,全家动手将木桌、木椅和可以拆卸的木床等各种老式家具,一一搬到积满雨水的天井中洗刷干净。出太阳的日子,姐姐会将一大叠妈妈洗好的铺笼罩被背到城外的大河中清洗,然后铺到河边的大石头上晒干。姐姐回到家又和大伙一起将已经发黄的窗纸细心地从一排排雕花窗上撕下,将崭新的白纸贴在窗上及墙上。再将洗净晒干的铺笼罩被铺在床上。顿时屋内窗明几净,焕然一新,屋里洋溢着新年的感觉。

除夕那天是最忙的了。天还未明,从厨房灶头上的大锅中早已飘出咕噜咕噜煮腊肉的阵阵香味。这天,我总是早早被叫醒,帮着哥哥姐姐将准备年饭需要的蔬菜、鸡、鸭、鱼肉等各式原材料,端到离家200多米远的水井边,再从井中一桶一桶提水上来清洗。这口已经有千年历史的老井叫做“王井”,井水清澈甜润。平时取水并不拥挤,可是到了过年,很多人都喜欢用这井水清洗菜品。因此,到了除夕,往往井边要排十几米长的队伍,所以必须去得早。我在家最小,只能承担着排队的任务。洗菜挑水排队的任务结束后,紧接着又得改换地点去排队推汤圆粉,排队做初二吃的蛋清面。大人们都在家忙着准备年饭,排队的几乎都是大大小小的孩子,这也成为一年中城里孩子们相互交流和嬉戏的最好时机。在天真无忧的嬉闹中,一天轮番排队的疲劳早已被抛到九宵云外了。

除夕,在老井边排队取水、推汤圆粉和做蛋清面的长队成为家乡春节前的一大风景线。

除夕傍晚,灶台上,桌上到处堆着大盆小盆和大小碗碟的美味佳肴。点放驱邪迎新的一长串鞭炮之后,全家人其乐融融开始享受丰盛的团年饭。饭后,我总是迫不及待地等着妈妈将压在箱子里过年才穿的新衣拿出来一个一个给我们换上,然后围着火炉,一边守岁一边听大人讲一年中的趣闻,一直聊到零点,满城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起时。初一的早晨要放开门炮。天未放明,我总是抢先起床冒着寒风争当院子里第一个点响开门炮的人,但由于胆子小,哆哆嗦嗦划完一盒火柴都没点响一个炮,还好有三哥及时赶来解围。初一到初五,是过年中最热闹的几天,初五一过,年就算基本过完了。那时候总巴不得这五天时间慢慢走。但还是一晃就过去了,于是又开始期待和盼望来年的春节。这些所有儿时过年的感觉和记忆到了现在依然是那么清晰、难忘……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我早已从老屋小院搬进了楼房,再也用不着费劲地去除陈年积灰,一张接一张地粘糊窗纸,排着长队去挑水洗菜、推汤圆粉和做手工面条……,但不知为什么,儿时那种浓浓的传统过年气氛却少了许多。

上一篇:

下一篇: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版权所有 蜀ICP备110159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0079号